> 最新动态
中共鑫诚党支部——“小延安”革命圣地红色之旅

中共鑫诚党支部——“小延安”革命圣地红色之旅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为了充分利用红色旅游所蕴涵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在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中间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凝聚力。中共河南省鑫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于2014年11月15日前往素有“小延安”之称的确山县竹沟进行参观学习。


1.jpg


    2014年11月15日早上6点30分,党支部成员及公司的其他党员同志迎着寒峭的晨风准时到达了集合地点,尽管冬风凛冽、尽管天色朦胧、尽管细雨沥沥,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大家散发出来的热情和对此次红色之旅的期盼。公司党员一行共12人集合上车,开始了革命圣地红色之旅。自郑州始、跨豫州大地,直奔“小延安”——确山竹沟。在车上,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在网上搜来或听说到的对确山竹沟的一些历史,并随着聊的话题,时而愤慨时而兴奋。 

    竹沟位于确山县城西30公里处,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块重要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这里三面环山,一面靠水,大沙河绕镇而过,把它分为东西两处。竹沟以“簧竹茂盛”得名,地理位置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竹沟被人们誉为中原抗战的摇篮,革命的“小延安”。 不知不觉中,3个多小时已经过去,司机师傅把我们带到了目的地——确山县竹沟镇。

    首先我们来到了计划的第一站——“竹沟革命烈士陵园”。进入到陵园大门后,党员同志们个个神情肃穆,感受着那些为国家、为民族英勇献身的英雄之悲壮,阅读着那一段惨绝人寰的历史之悲惨。大家在陵园的大道上迈着沉重的步伐,看着道路两旁高大肃穆的松柏,看着高大的革命纪念碑、躺在那里的一排排烈士墓碑、竖着的那一排排纪念烈士的碑林,大家都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竹沟革命纪念碑前,大家停留许久。看着竹沟革命纪念碑上的内容,当大家读到对竹沟惨案的介绍时,同志们不时发出一丝丝叹息。1939年11月11日,国民党反共势力以重兵突袭竹沟,我军民奋起反击,终因敌众我寡,被迫撤离,敌人惨杀我军民20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惨案”。同志们垂首缅怀,是对那些英勇烈士的敬仰和怀念;同志们昂首立志,是对那些侩子手、恶势力的蔑视和宣战。



2.jpg


参观完革命烈士陵园,我们来到了竹沟革命纪念馆。随着讲解员的介绍,我们的党员同志又一同感受了竹沟从一个山区小镇如何慢慢的发展成为中原地区的革命的发祥地、如何成为革命者心中的“小延安”的。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了基层组织,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创建了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1938年2月,党中央派彭雪枫来竹沟主持工作。同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到竹沟。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李先念等同志从延安先后来到竹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使竹沟很快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 其他的如朱理治、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在这里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为发展壮大党的力量、组织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创华中地区抗战新局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竹沟又是中原地区的革命摇篮,我党在这里通过举办培训班和教导队等形成,培养了大批党政军干部和其他骨干力量。新四军二师、四师和五师的基干队伍都是从这里出发的。素有“小延安”之称的竹沟,从这里先后走出了两任国家主席,4位副国级领导,60多位省部级领导,100多位将军,有200多位同志成长为地、市、师级以上领导干部。

    最后,我们来到了这次参观学习的第三站——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在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为稳定军心和迷惑敌人,借原武装领导杨奠坤之姓,取朝鲜语“驱逐外敌”之意,改名杨靖宇。曾任确山县农军总指挥、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等职。1926年,杨靖宇接受组织委派派回到家乡发动了确山农民暴动,成立了中原地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和第一支革命武装;1929年杨靖宇奉命赴东北从事革命斗争,缔造并指挥东北抗日联军,奋战于白山黑水之间;1940年2月23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年仅35岁的杨靖宇将军,在吉林省蒙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遭叛徒出卖,陷入敌人包围圈,壮烈殉国。

    在纪念馆的展厅墙上挂有一台显示器,在播放着杨靖宇将军在最后断粮的时刻,用草根、树皮、棉絮等充饥,直至最后战死沙场的片段。英雄死后,敌人割下头颅并解剖了他的胃,当剖开的一刹那连对手都肃然起敬。中国人民把蒙江县改为靖宇县,蒙江镇改为靖宇镇,蒙江村改为靖宇村,以此纪念伟大的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 

    时间过的好快,瞬间我们的思绪已经在那个烈火纷飞的年代游走了四个多小时,这次的红色之旅也即将结束。在回郑的车上,大家神情凝重没有了来时的嬉闹,看得出这次的红色之旅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烙上了一个深深的印记。我们为中原大地有如此多的英雄而骄傲、为中国有那么多的豪杰而自豪。那一个个不朽的名字、一段段不朽的历史都将被世人后代所传颂。

    这次教育活动,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一次又一次得到刺激,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不仅感觉到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伟大,更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觉得“竹沟精神”不是一句空话,理想和信念很重要。概括地讲,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也希望竹沟精神可以传遍中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